厦门大学法学院笃行廌远实践队:用好红色资源,守护红色根脉

导语:

2022年中共中央提出,为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各地要贯彻落实红色资源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为调研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研究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合作保护机制,厦门大学法学院笃行廌远实践队充分发挥福建省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8月在福建省各地开展实践,探寻福建省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内容:

第一站:漳州红军进漳纪念馆

8月18日,实践的第一站,实践队队员陈霖暄参观了漳州的红军进漳纪念馆。红军进漳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市委机关大院内,又被称为“芝山红楼”,是国家三级博物馆、闽南唯一的国家红色旅游景点,也是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馆内陈列了毛泽东当年的工作生活用品、其他红军领导人照片、红军战利品、宣传品和红军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袖章、文告等实物。

通过参观,陈霖暄同学了解到, 解放后,芝山红楼得到了开发与保护。1957年8月,经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毛主席居住过的“芝山红楼”被辟为“闽南革命文史馆”,1971年改名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1985年,该纪念馆被公布为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福建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芝山红楼承办了如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主体征文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芝山红楼作为红军进漳的见证,作为爱国主义的红色教育基地,在今天不仅成为了我们学习党史的载体,也融入了城市生活,成为了建设文明城市的动力源泉。

第二站:闽中革命烈士陵园

8月27日,实践的第二站,实践队队员郑雪莹去到了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市区中心的闽中革命烈士陵园。该烈士陵园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作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区始建于1957年12月,见证了闽中65年的发展变迁。

郑雪莹同学了解到,近几年,为进一步开发保护闽中革命资源,赓续革命先贤的红色血脉,莆田市厚植丰富的红色资源,努力把陵园建设成为富有影响力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在原有一座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基础上,新建一座廊长40米的烈士碑亭;还建造了一座闽中革命史纪念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以电、声、光等多种形式,通过艺术处理手段,用700余张图片资料和100余件文物资料突出闽中各个重要革命时期的事件。随着园内各项基础设施和美化绿化等环境日趋完善,整个陵园已形成了一个集革命传统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园林式烈士陵园,大大提高参观效益并聚集红色优势,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每年共有3万多人次来馆接受党史教育,有效激发了全市人民在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宣传教育为改革开放再创新业的奋斗豪情,达到了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良好功能。

第三站: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

8月30日,实践的第三站,实践队队员宋祯来到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参访。下党乡位于寿宁县西部,东近托溪、芹洋,南靠平溪、西邻政和,北接浙江省庆元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跋山涉水、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调研指导下党乡利用红色资源开展脱贫工作,留下了“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深刻记忆。

在参访的过程中,宋祯同学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让下党走上了蝶变之路。下党乡围绕开发“红色旅游+”,抓住全域旅游的契机,开发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下党乡还组建了“难忘下党研学合作联社”,修建难忘下党一期学习基地,拓展研学游和主题乡村游,承接中央、省、市、县党校培训,吸引各企事业单位、其他省市学院到下党参观学习,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市级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被省委党校列为“四同”活动教学基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年均承接党员干部1000多批2.5万人次。同时,结合各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要素,下党乡着力突出“一村一主题”做大旅游圈规划,明确各村发展主题,打造下党村红色旅游、碑坑山村红曲酒酿造技艺传承与保护主题等典型,规划建设西山溪后村初心桥、荆棘路等“三进下党”新教学点,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把旅游线路拉长,形成旅游闭环。

第四站: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泉州纪念园

9月8日,实践的第四站,实践队队员陈佳佳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泉州纪念园,了解了相关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

为了纪念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各级政权建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长江支队,位于泉州东海之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泉州纪念园于2016年6月开始筹建,2018年9月3日举行纪念园落成仪式,2019年9月3日被授予“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通过这次参观,陈佳佳同学了解到,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泉州纪念园建成并授牌为“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相关负责单位纷纷深入挖掘精神内涵,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播红色文化,吸引众多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前来参观学习。

近年来,纪念园成为了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了解祖国历史、学习革命传统的的重要阵地,也成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生动教材。在纪念园入口处的石墙上悬挂着十九幅相框,循序展开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脉络,相框旁还附有二维码,让前来参观的人们能更加深入地重温党史,追寻初心。此外,纪念园旁还建有红色有声图书馆,使党史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以群众喜闻乐见、听懂悟透的方式,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平台,用声音展现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伟大历史进程,激发群众学习热情,让党史学习教育潜移默化中走心走深走实。

结尾: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方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红色资源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深刻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红色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在本次实践中,实践队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伟大精神,了解红色历史,传承了红色基因,并思考总结了红色资源开发保护的问题及对策。同时,实践队也通过各类平台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努力发扬红色精神。

厦门大学法学院笃行廌远实践队

图:厦门大学法学院笃行廌远实践队

文:厦门大学法学院笃行廌远实践队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